在哥倫比亞的城市中,街道的設計都是以數字來區分,如32街(CALLE)15路(CARRERA)
不一會兒,在街上遇見了居住在哥倫比亞七年的美國人Matt,他目前的職業是老師,在哥倫比亞當外籍英文老師的收入約是台灣的外籍英文老師的兩倍至三倍,再加上哥倫比亞的年均收入遠低於台灣,大家可想而知,外籍教師在這裡可是屬於一等一的職業,在這裡英文教師都會彼此認識就像是一個小型的社交場合。
就這樣的在雨聲、談笑聲中,路易又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下午。
Louis, the tour guide, charming, cute, sexy, smart, responsible, funny, shining.... haha This is all you can see in me. Hahah
在哥倫比亞的城市中,街道的設計都是以數字來區分,如32街(CALLE)15路(CARRERA)
哥倫比亞位於南美,其人種之多,先是有居住已久的印地安人,西班牙的殖民政策帶領了歐洲人種,四百多年前,西班牙政府自非洲引進黑奴之後,白人與黑人之間的優勢慢慢形成,約八十年前開始,社會階級開始定義第一等至第六等之階級分別,以突顯不同的膚色及社會地位的象徵。
在美國邁阿密上飛機的時候,路易就有種陌生的感覺,似乎週遭的人都不說英文,整個南美洲除了巴西之外,其他都是屬於西班牙的天下,路易對西班牙文一竅不通,整個飛行的四個小時當中,路易只聽懂了空中安全的英文版簡介,其他的完全莫宰羊,旁邊的大嬸很親切的跟路易打招呼,嘰哩瓜拉的西班牙文,路易只能微笑以對,看看整架飛機,膚色向純正亞洲人的就只有路易一人。終於路易前排的一個看似有錢的貴婦,轉過頭來跟路易說,你都不會說西班牙文嗎?哪你在哥倫比亞會很辛苦的,因為一般的哥倫比亞的英文普遍都不好,一聽到這裡,路易回想自己的朋友在電話中跟我說,路易在哥倫比亞能以英文溝通的機會大概不多的原因了,一想到這裡,就真的有點『挫屎』的感覺….